IV. 扶貧服務

(a) 美靈糧 (自行籌募經費)

「美靈糧」是美差會的扶貧服務內其中一項主要計劃。

 

此計劃旨在為有困難應付日常食物開支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短暫的食物援助服務,服務對象包括失業者、低收入者、新來港人士、露宿者;以及遭遇突然轉變,面臨即時經濟困難的個人或家庭。

 

疫症肆虐期間,很多社福服務都受影響而被迫暫停,但我們仍堅持繼續為有需要的人士給予食物援助。去年的 2019 冠狀病毒 (COVID-19) 爆發期間,不少市民失去了工作,相關家庭立即面臨經濟困難,向我們求助的個案亦急劇上升,按統計數據顯示,由2019 年 12 月到 2020 年 6 月短短7個月內,接受政府資助的食援助的案件數量迅速增加了138%;而「美靈糧」的服務需求也隨著上升。

 

面對龐大的服務需要,我們實在無法獨力應付,幸而我們得到許多熱心人士和團體的大力支持。

 

我們十分感謝許多慈善信託、企業、教會、組織和個人的慷慨捐助,使我們能夠在困難時期繼續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讓他們體驗愛與關懷。

以下個案實例展示了我們如何在服務用者的困難時期與他們並肩同行

 

E先生一家五口租住新蒲崗一劏房單位,太太照顧三名子女而未能工作(大兒子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小女兒患讀寫障礙)。E先生原本任職運輸工人支撐全家生活開支,因低收入緣故,自2019年10月起開始接受本會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務。E先生自去年疫情開始失業,只靠斷斷續續的散工及微薄積蓄支持生活,及至積蓄耗盡,無力支付租金、生活費用及子女的額外訓練開支,感到十分徬徨。本會知悉情況後,一方面即時為E先生安排美靈糧服務,另一方面社工即為他申請社區中提供的慈善基金,以舒緩他的經濟壓力,解燃眉之急。

 

(b) 天糧網 (黃大仙/西貢)〈政府資助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務〉:

本會自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營辦了「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 (V)」。服務由社會福利署津助,在黃大仙、將軍澳及西貢,為提供短期食物援助服務給有需要的人士。在這三年間,本會已經派發了超過 1,420,000 餐次,服務了超過 27,000個受眾。

在此計劃之前,自2009年2月29日至2018年7月31日止,本會已為東九龍區提供短期食物援助服務的五間機構之一。服務亦由社會福利署津助。

(c) 兒童無限 FUN

這項服務旨在為弱勢家的兒童提供不同類別的學習機會,以擴闊他們的視野,減低他們學習遇到的障礙,服務包括︰課餘託管,興趣班,探訪及外出活動等。

(d) 光明大道

此項服務乃特別為弱勢家庭的中學生服務,為他們的前途而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包括:資材、性格、及人生觀評估,配合他們的選科擇業需要。由一些高質素的義工分享他們的專業及在商場上的經驗。使同學們對自己的前途不致感到迷惘。而臨床心理學家也為這群學生提供講座,提昇他們的抗逆能力。

學習方法分享

就讀香港大學的學生義工和參與光明大道的同學分享讀書心得,幫忙他們應付文憑試

「光明大道」(2022) 的最新情況:

當中有同學是應屆時文憑試畢業生。他們全都被大學取錄了。

以下是獲香港中文大學取錄就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的中六學生,對「光明大道」的感想:

 

光明大道計劃由中三的時候開始幫助我規劃自己的未來,透過參與不同的講座和參觀讓我認識了更多不同的行業。在活動中也與社工討論了面試的題目幫助我改善了面試技巧為大學面試裝備。同時社工也會關心我的情緒狀況,在不同的面向照顧我的需要。我十分推薦同學參加光明大道計劃。

 

(獲得信和集團贊助電腦輔佐其學習)

 

以下是獲香港大學取錄就讀理學士 (言語及語言病理學) 的中六學生,對「光明大道」的感想:

 

我在光明大道計劃中得到了不少的幫助,社工在過程中耐心地與我探索和陪伴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如何將興趣與未來的計劃融合。社工在計劃中常常強調「生涯規劃是持續地認識自己,同時認識環境。」,光明大道計劃幫助我擴闊了眼界也讓我訂下了自己的職業路向。參加光明大道安排的參觀和講座,讓我對不同的行業有更多了解,也擴闊了我的想像。在認識到自己享受與人交流的個性和社會上不同的行業後,我對成為言語治療師產生了興趣,因為我發現見證個案提升語言能力對我來說是讓我感到十分珍視的過程。

 

我十分鼓勵同學參加這個計劃,特別是對未來未有想像又或是希望能認識更多不同的行業的同學。在參觀律師樓活動中,我和幾位律師傾談時,他們十分願意解答我們的所有問題,讓我對律師的職務、成為律師的要求等有更多的了解。同學也可以透過光明大道中的活動了解不同專業行業的資料。

 

(獲得信和集團贊助電腦輔佐其學習)

 

以下是獲香港科技大學取錄就讀理學B組課程的中六學生,對「光明大道」的感想:

 

光明大道能幫到自己,之前各種性格測試,以及同專家跟進,都令我更清楚了解自己,以及性格適合的工作類型,開闊了對自己未來的認知和規劃。其他參觀都增加了我對不同行業的了解,十分建議學生參加此計劃。

 

(獲得怡和集團贊助電腦輔佐其學習)

 

以下是獲香港中文大學取錄就讀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的中六學生,對「光明大道」的感想:

 

我十分推薦同學參加光明大道計劃。透過這個計劃我開闊了眼界也增加了自信心,計劃中的性格測試讓我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中三時的自己對「我是誰」感到十分陌生,透過性格測試讓我了解到自己的優點和弱項,鼓勵了我對自己更有自信,同時指出繼續改進的地方。另外,計劃能讓我認識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對身為中學生的我來說是十分寶貴的經驗。與律師午餐會面的經驗將我從專注學術學習的層面開拓到真實社會工作的層面,光明大道計劃內所安排的與專業人士會面,對幫助學生來說是踏入認識社會的重要一步。在參加計劃的過程中,當我在探索未來目標和訂定計劃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社工給予了很多的建議幫助我。光明大道計劃對於對自己未來仍迷茫和困擾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十分好的計劃,能幫助同學重新認識自己也能對未來訂立清晰明確的目標。

 

(獲得善長馬女士贊助電腦輔佐其學習)

 

以下是獲香港中文大學取錄就讀新聞與傳播學的中六學生,對「光明大道」的感想:

 

在參加光明大道之前,我不清楚我未來選擇職業的方向。「選擇甚麼工作?如何謀生?」這些問題對當時中三的我來說,既遙遠,又讓人感壓力。通過光明大道社工們準備的活動,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性格、喜歡怎樣的工作模式。社工又引導我思考如何通過選擇大學學系和職業來實現夢想。正因如此,我開始將童稚的夢想視為真正的人生目標。雖然說單靠一個活動不可能將人生路向完全考慮清楚,但在社工盡心盡力幫助下,我願意踏出了解自己心意的第一步,使我以後更有勇氣面對生涯規劃這一現實問題,認真仔細地計劃理想的未來。

 

(獲得善長馬女士贊助電腦輔佐其學習)

 

以下是獲香港中文大學取錄就讀理學學士的中六學生,對「光明大道」的感想:


光明大道計劃的不同活動都幫助了我計劃自己的未來,像是一開始的性格測試讓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當我在JUPAS選科或做不同的決定時,我有了更清晰的思考和自我形象,讓我更有自信地面對不同的選擇。另外,與律師和張醫生見面的活動中,透過與他們交流、問問題,讓我在他們身上得益不少。我十分推介同學把握機會參加光明大道計劃。

(e) 痊路情

「痊路情」計劃是自行籌募經費為基層癌症病患者提供的支援服務,亦為本會扶貧服務之一。

 

由於本會的相關服務單位座落於東九龍區,以及資源所張,本計劃乃接受由基督教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靈實醫院所轉介的癌症病友,在接受化療和電療而又需要特別營養補充的基層病友的個案。病友如有需要可由該二所醫院的醫生或醫務社工的轉介。本會會回應病友的特殊需要,購買營養奶予這些有特殊營養需要的病友,以協助及緩解他們在接受化療或電療時所面對吞嚥困難及特別營養的需要。

以下個案實例展示了我們如何在服務用者的困難時期與他們並肩同行:

 

A先生 (年數:62歲)

A先生是一位食道癌患者,在接受電療期間,只能進食流質食物(營養奶)。但一般的營養奶價格高昂,並非普通人可以負擔。在這個案中,A先生有見營養奶的價格高昂,要飲用營養奶所花的資源將會佔去他家庭開支的大部份,使家庭負擔變得艱難,便萌生自殺的念頭,其後由醫務社工轉介至本會(在這個案中,A先生其中一位家人亦是一位抑鬱症的患者,在照顧A先生的當時,更倍覺艱難),本會購買了營養奶予A先生,A先生於是打消了自殺的念頭,而他的家人的壓力感亦消除了不少。

 

B先生 (年數:60歲)

B先生也是一位鼻咽癌患者,在轉介至本會時他正接受化療及電療,在治療中B先生感到非常辛苦,除了化療和電療外,他也接受高劑量的抗生素治療,故此感到異常的辛苦而寢食難安。在本會提供的營養奶的協助下,他復原得比預期的時間更快而B先生對本會表示感謝。

 

C女士 (年數:58歲)

C女士是直腸癌患者,在她接受化療期間,醫務社工有見C女士的家境及病況,將C女士的個案轉介予本會申請援助。而C女士在接受治療期間,身體非常虛弱,本會提供營養奶予C女士作為支援。

 

D先生 (年數:67歲)

D先生是一位食道癌患者,正在接受紓緩式的化療,D先生感到非常辛苦,醫療社工有見D先生的身體非常虛弱,並轉介D先生至本會尋求協助。

(f) 劏房戶服務

家訪一隅

 

因為機構提供的食物援助服務及劏房家居改善計劃而需要接觸的劏房戶為數不少。服務區域涵蓋黃大仙,新蒲崗,牛池灣等地區,這些家庭普遍的居住環境夾小擠迫,活動空間匱乏;樓宇缺乏妥善管理,殘舊骯髒,衛生狀況惡劣,然而租金卻不平宜,對低收入家庭而言,生活本來已捉襟見肘,尚要應付昂貴租金,實在百上加斤,任何種類及方式的食物援助,對大部份的受助人而言,絕對可以暫時舒援其生活壓力。

 

早前約了一個居住在黃大仙區的服務對象家訪,她是一位獨居長者。由於她居住的小區內路徑崎嶇難辨,加上光線不足,門牌不全,唯恐找不著她的單位,於是相約在村口,等她接我,但我在相約的時間久候多時卻不見人影,於是致電聯絡她,連續幾次她都未有接聽,到最後一試之時,她接聽了,原來她正忙著在街頭執紙皮而忘記了我的家訪。她於是衝衝趕回來,見面後她帶我經過蜿蜒漆黑兼濕滑的路徑,去到其住處,還要小心翼翼爬上一條破舊不堪的梯子才到達她的房子,裡面堆放著雜物,插針式的企著兩個人,稍為移動一下都難,婆婆如數家珍般將拾荒回來的舊物一件件指給我看,生鏽風扇,電飯煲,雪櫃……望著,聽著,無言……!

【劏房戶一隅】

 

在黃大仙區其中一座連天台有六層樓的唐樓中,出現了一個久違了的溫馨場景,我稱之為一個睦鄰小社區。

 

這座大廈一梯有兩個單位,而五樓那兩個單位內,分別分間了三個劏房,共住了六戶人,其中一戶只得一位年青男子獨居,其餘五戶一家大小,難能可貴的是這六戶人家仿如一個大家庭,平時戶與戶之間是大門常開的,孩子們互相往來,一起玩耍,分享食物;成人守望相助,彼此照應。他們間中會相約一起在天台開大食會,各家各自貢獻美食,一同分享,氣氛融和熱鬧。

 

獨居男子平時少煮食,卻從不缺乏糖水與湯水;某家請客,手忙腳亂,其他家庭就會自動伸出援手;某家弄了美食,往往也會為另外的家庭帶來口福;試過有一個家庭的夫婦回鄉辦理事務,留下孩子給鄰居照顧,回來時發覺窗明几淨,連床單都洗了,曬過,再鋪好 …… 鄰居之間義不容辭的相助,無私的付出,將人際間的隔寞完全打破,那種共存共生共享的默契,將他們一夥人互相拉近,形成一個奇特的小社區,分享著彼此的關愛和暖暖的人情味!

 

(g) 伊人雅聚

此項服務乃一些弱勢群體的婦女而設,旨在提高她們的自信心及社交技巧,在自我提昇之餘,更希望協助她們擁有正面的人生價值,造福她們的家庭及社會。

(h) 食物及日常用品、二手傢具轉贈

此服務乃由熱心人士在捐贈食物或二手傢具後,由本會轉贈有需要人士。

(i) 義賣

從義賣所得到的金錢,會存於本會的扶貧基金以支持本會的扶貧服務。

ABMSBC

 

美差會潮浸服務聯會 (簡稱:美潮浸聯會)前身為美浸信會,成立於2004年10月20日。是一間非謀利的福利機構。本會以基督教之愛心,服務人群,自1954年開始,在香港東九龍區提供服務

The ABM Hong Kong Swatow Baptist Church Community Service Association

© Copyright 2021 - The ABM Hong Kong Swatow Baptist Church Community Service Association

Created by Hypothesis & Idea

zh_HKChinese